太微垣大殿焕然一新。五张按摩椅换成了五把普通的竹椅。一位白发老妪坐在竹椅上向纪能招手。来吧,孩子,我们坐着聊。
纪能已经毫无畏惧,心想,坐就坐,怕你不成,看你们能玩儿出什么花样。
老太太慈眉善目,眉心间也点了一颗朱砂红点。纪能心知,这慈眉善目无法伪装表演,只能是天长日久的修行,无数的人间磨炼积累才能有这等气质。这老太太的面善,绝对来自于心慈。
纪能想着自己还是客气点,于是纪能起身行礼,不知婆婆唤我等过来,有何指教?
孩子,婆婆知道你现在心里着急。但是,要解救你的母亲和朋友,只能在我们的榣山风祭大会上力拔头筹,才有可能。
婆婆,还请您详细告知小子,这榣山风祭大会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吧,婆婆就给你从头好好讲讲。从哪里讲起呢?
白发老妪端起茶盅,轻啜一口香茗。开始娓娓道来。
太古有云:“巢居者察风,穴处者知雨。”,这说的就是风神家族和雨神家族起源的故事。今天,老太婆就给你讲讲这风神家族的故事吧。
风,是人类最早感知的自然现象。大约三万多年前,望获、重光、捏提上三皇时代结束,华夏历史进入以弇兹氏统领的结绳记事时代。也就是说,华夏人族从“上三皇”围猎时代,进入了“下三皇”弇兹氏的畜牧时代。
这个时代有两个大的发明,一是绳索,二是地坑。
有一个汉字,能集中反应这两大发明。就是“畜牧”的“畜”字。
“畜”是会意字,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与现代汉字的字形基本一致,都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玄女的“玄”,代表绳索;下面是畋猎的“田”,代表地坑。
这个“畜”字的意思,从字形上九可以解读。就是围猎时将动物用绳子拴在地坑里饲养。
要想更好理解这个“畜”字,你就要详细了解“田”字,为什么“田”是地坑呢?
在上古的时候,“田”字的概念与现代不同。现在的“田”字,是狭义的农耕文明概念,专指农田、田野。然而你要知道,我们华夏人族最初的资源采集方式并不是种田,而是采集、狩猎、畜牧,最后才是种田。这是从穴居、有巢到燧人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演变。
因此“田”的概念,远在狩猎时代就已经出现。伴随着狩猎、放牧、农耕,三个历史时期,华夏文化系统里就有了猎田、牧田和耕田。
耕田不用解释。牧田是牧场,容易理解。我们就重点说说比较陌生的猎田。
所谓猎田,就是一些排列有序的地坑。
三皇时期,我们的华夏先祖们都拿着石头木棒将猎物包围、追赶、击杀。在偶然的时候,一些被追蒙了的动物慌不择路,掉入天然地坑,这样人们就有了意外收获。后来就有酋长,把这种方法搬到草原上。用石镰、石钺砍倒野草,开通猎道,纵横交错,形如“田”字。在猎道每一个纵横交汇之处,都深挖一个地坑。如此数个、数十个排列有序的地坑就形成了。布置完毕,酋长带领族人,敲锣打鼓,四面包抄,惊扰动物。那些动物受了惊扰,就会沿着猎道逃跑,掉入事先挖好的地坑,也就是陷阱之中。此刻,人们就可以轻松地站在陷阱旁,用木棒击杀他们想要吃的猎物。
因此畋猎的“畋”字,就是我们的先民手持木棒,站在陷阱旁边,准备打杀猎物的样子。
说到这,我们搞清了什么是“畜”,什么是“田”,什么是“畋”,那这些跟风神家族的故事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到了畜牧时代,那些广袤草原上的离离青草就是当时人们最大的财富。牧草的肥瘦长势,与牧民的收成紧密相连。
因此,一种与牧草生长息息相关的信风历法就出现了。当时与之对应的天文台,叫作“准绳圭表信风台”,是一座预知天气风向的神台。
报时官每日登上灵台,预报天气时节,因其精准无比而每每称神。不同季节的风、不同方向的风,吹动台上彩带飘动的姿态不一样。
因此,我们的先祖认识到,风是影响气候的天使,事关济时育物。风鼓之以雷霆,风润之以细雨,风养之以成万物。
于是,能知“风期”、辨“风向”的“报时官”被族人们称作“风神”,为天神之一,可掌八风,通五运。那个时候,“报时官”都是女人,因此风神也被称为“风姨”“风母”“风后”。
风姨多出自苍龙氏,苍龙氏又名为白翰氏,白翰,就是白色的山鸡。根据职业,所以上古风姨图腾就是鸡首人身的形象。这个“报时官”既姓“风”又姓“华”,伏羲的母亲华胥就是这个家族的人。华胥走婚雷泽,生下伏羲、女娲,以“风”为姓。
伏羲,得炁母收教,修道有成,是诸天公认的万古第一练气士。他的修为到练气大圆满而止,却战诸天、平星野、震寰宇、动苍穹。一己之力,完全颠覆了诸天万界对修行境界的认知。
在伏羲妹妹也是他的妻子女娲的帮助下,伏羲入主昆仑,炼挺木牙交、圣木曼兑,直指紫微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北极星。
挺木上穿拉四正之索。正东面是青色的春分索;正南面是赤色的夏至索;正西面是白色的秋分索;正北面是黑色的冬至索。
另有四隅之索。分别是东北角黑青相间的立春索;东南角青赤相间的立夏索;西南角赤白相间的立秋索;西北角白黑相间的立冬索。
此四正四隅八索对应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
此后,伏羲女娲命人在大地四方设立四座信风观测站,立“中”测风,由四方风神(风官)观测春、夏、秋、冬四季信风,结合四方风神的观测结果,定一年四季八节,共360天。
从那时起,我们的华夏先民从此过上了尊四时风历,逐水草迁徙的幸福生活。而伏羲作为风神家族的族长,占中测风而利百姓,振臂一呼而王天下。后来修道有成,而成为我泱泱华夏五大天帝之一,东方青帝。
伏羲所立四位测风官分别是:东风神折丹、南风神因乎、西风神石夷和北风神大鹓。我这榣山梅姓,就是西风神石夷的属族部落少典氏。千百年来,我少典氏族隐居此间,礼敬紫薇,观测信风,记录日升月落。
孩子啊,讲到这儿,你大概知道了风神家族的来历故事了吧?
纪能也喝了一口茶,神色早已温和下来,向老太太点头致意。
还有一个字,更有必要跟你讲明白,就是“中”这个字。
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就是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木杆之上系着飘带随风飘摆,木杆中部穿有度盘,测风官根据观测到的风向、风况。所以,这个字最初的本意,其时就是风神家族观测信风的仪器。但你可别小看了这个仪器,可不是随便你立根木棍儿,扯点儿绳索系上去,就叫“中”了。传说这风神家族的“中”可是上古圣器,是由圣木曼兑、挺木牙交,还有苍炬和苍牙四圣物组合而成,有着鬼神莫测、诸天莫敌之威能。
纪能摸了摸肚皮,对老太太充满向往的神情点头称是。心里却暗想,哈哈这“中”而今就在我逍遥界威严挺立呢!
老太太看到纪能听的如此认真,很是高兴,谈兴愈浓。
“中”,就是风神家族的符号。因此在上古,凡是部落里竖立着测风仪器“中”的部族,那肯定都是燧人氏风姓子孙,这些部族组成的国度,就被称为“中国。”
讲到这里,你要记住的是:燧人氏的标志,就是我眉心的这颗朱砂红点,象征燧火不熄;而“中”,就是那风神家族的标志。
我们知道伏羲娶了娥皇,也就是女娲,还有嫦羲、羲和三位妻子。女娲是信风历之主,嫦羲是月亮历之主,羲和则是太阳历之主。
下面我要给你讲的,也是跟榣山风祭大会密切相关的,就是所有华夏子孙都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的故事。确是唯一正确的版本,与民间流传的完全不同。
咱们上面说道,伏羲坐四方之台,听八方之风,以八索作八卦。向天下颁布伏羲女娲八风历法,每风45天,一年360天。可若按每年360天计算,每隔六年就要多出一个月。
这就会造成节气预报不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聪慧的女娲想到一个办法,她宣布风历仍旧按一年360天计算,每年仍置八风,一风45天。本年余下5天,先忽略不计,她赋予这五天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在这五天里,万民欢庆,俗称过年。
这五天,被风神家族传颂为“女娲补天。”
所以:我们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地举办榣山风祭大会,就是为了祭奠伏羲大帝和女娲娘娘。不忘祖先,不忘根本。
所以:我们本届榣山风祭大会第一项就是设立“占中”大赛。第二项则是“摇铃”大赛。这“摇铃”又是咋回事儿呢?
我们接着上面的讲啊。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这个关于“摇铃”的故事。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锺,为乐风。”
这段话记载的其时是说,我们华夏族到了炎帝农耕时代,生产力先进了。测风仪器由“中”变成了“锺”,这个“锺”就是青铜风铃。也就是说,测风仪器由挺木牙交升级为青铜风铃,测风方法呢,就由看“中”变成了听“锺”。通过聆听风铃的不同节奏,不同声响,不同音色,来判断季风及气候变化。
从伏羲时代的用眼观风,到炎帝时代的用耳听风,加上风神家族修行不辍,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擅长炼制青铜仙宝圣器的人才。
那叱咤诸天的东皇钟,就是风神家族颛顼之后太子长琴所炼。
因此,本届榣山风祭大会第二项活动就设置了“摇铃”大赛。
婆婆,您讲的真好,我算是彻底搞清楚了。纪能起身再次给白发老妪躬身施礼。榣山风祭大会应该还有第三项活动吧?
那是自然。不过,这第三项活动,却是上界万圣宗借风祭大会时机,特别举办的由所有银河系练气期天骄妖孽才能参与的“斗炁大比”!
这正是——
渺杳银汉,泱漭诸天。
众星争光,万界斗炁。
天骄辈出,妖孽纵横
天地人榜,凭谁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