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磊好像很忙,自从水库纠纷发生以后,就没怎么回来。偶尔给振华打电话,也是三言两语的事,急不可耐地便挂了电话。
振华再次看到齐磊,都快过年了。
齐磊也就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去秀莲的坟上看看,又一溜烟跑了。
振华也懒得再管齐磊和庄小蝶之间的事。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何必呢?
到了年底,民政局对特困户有拨款和慰问。振华又忙碌了好几天,带着民政部门的干部,在东湾村各个自然村走访、慰问。
那天在辛大郢,走到村子东头的时候,一个叫黄怀芬的老太太,拉住了振华。
振华笑道:“有什么事吗,黄奶奶?”
黄奶奶拉着振华,一路来到自己的后院里,指着茅厕的门,低声说道:“书记,这里没人看见,你帮帮忙,把我推进粪坑里淹死吧。”
“黄奶奶,你这是干什么?”振华吃了一惊,心里想,难道黄奶奶的两个儿子不孝顺?还是得了什么治不好的病?
对于黄奶奶的情况,振华也了解。
她快到八十岁了,身板硬朗,略有些老年痴呆。二个儿子,一个在镇上做生意,一个在外打工。做生意的是大儿子黄叶刚,家里也种着几亩地,日子过得去啊!
黄奶奶摇头,说道:“我都快八十岁了,又不能干活,只会吃饭,还活着干什么?”
“那也不能死啊!”振华苦笑,又问道:“是不是有什么事,你跟我说,我一定帮你解决。现在有吃有喝的,你身体又好,真是享清福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死?”
黄奶奶叹气:“我没事,真的没事,就是不想活了。”
振华拉着黄奶奶的手,聊了半天,也没搞懂黄奶奶不想活的原因是什么!
从黄奶奶家里出来,振华赶紧给黄叶刚打电话,通报这个情况,并且询问原因。
黄叶刚叹气苦笑,说道:“我妈老年痴呆了,经常这样,见了人就叫人家把自己推水里淹死。书记,你别管她,她没事的。”
振华挂了电话,又去村子里走访了一下。一了解,情况的确如此,和黄叶刚说的一模一样。
村里人都劝振华:“书记不要担心,老太太死不了,她就是迂了。”
当天晚上回到家里,想起黄奶奶,振华还是心里不痛快。健健康康的一个人,为什么想死?
刚好,赵文乐当天晚上回家,路过三组的村前。
振华看见了,便挽留赵文乐吃饭。
赵文乐笑道:“我回家看老妈,陪她一起吃饭。吃了晚饭以后,来找你聊聊。”
“二爷爷,还是我去找你吧。”振华笑道。
晚饭过后,振华带了一杯茶,去找赵文乐聊天。
赵文乐这时候,已经退居二线,即将退休,在邻县挂了一个闲职,主要负责老干部工作。
两人喝着茶聊天,振华自然而然的,就说起了黄奶奶的事。
“这不是老年痴呆的原因,是老年人缺乏关怀,对生活失去了乐趣。简单来说,现在的老人虽然是老有所养,但是还没有老有所乐。”赵文乐叹了一口气,说道:
“尤其是乡下这一辈的老太太们,大多不识字,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也接触不了外界的新鲜事物和信息,就容易内心自闭。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子女们都各忙各的,顾不上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觉得孤单,就会萌发轻生厌世的想法……”
振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还是二爷爷分析得透彻。”
赵文乐点点头:“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倾向。你作为村支书,还要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想办法,丰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同时,还要在村子,做一些养老敬老的宣传,让乡亲们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振华点点头:“我知道了,年后就来解决这个事,打印一些传单发下去。”
赵文乐又提到了东湾村夏天打水,和水库承包方发生冲突的事,将振华批评了一顿,说他无组织无纪律,没有全局观,山大王的思想和行事方式。
振华苦笑:“那也是水库承包方咄咄逼人,我是被迫迎战。如果不针锋相对,乡亲们失去了在东湾水库的用水权,我就是整个村子的罪人。让二爷爷当村支书,估计二爷爷也是跟我一样,卷袖子动武。”
赵文乐摇摇头,又说起乡村致富的事。
振华更是一筹莫展,说道:“村里的人年轻人都跑光了,致富的都在外面,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二爷爷,你跟我说说看,我们农村的出路,在什么地方?”
有时候,振华真的很丧气。
当年修路,他天真地想,路修好了,乡亲们就快要发财了。谁知道振动大道修好,村里人口外流的更多,连小学教学点都撤销了!
赵文乐也没好办法,说道:“乡村致富,是一条很长的路。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了,人往城里跑,钱也往城里跑。农村基层干部,一者要坚守,继续带领大家创业;一者也要等候,配合国家的大战略和大政策,来实现农村的彻底变化。”
振华叹息:“我只怕,乡村越来越凋敝,我最后做了光杆司令。”
赵文乐比较乐观,笑道:“其实,只要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留守乡村或者进城,都是可喜可贺的。你也不能看见乡村的凋敝,就心灰意冷,更不能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啊。”
“那倒是。”振华点头一笑。
春节前,振华召开全体村委会议,讨论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村委成员很活跃,各自说起村子里一些老人的情况。振华这才知道,黄奶奶的情况,竟然不是一个两个!
辛安龙建议,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做一个宣传。
振华说道:“乡亲们都很忙,还有人在外地没回来。我看还是各小组单独开会吧,各位负责自己的分工村落,另外再打印文件,家家户户发一份,张贴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