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这段时间所做出的各种不寻常的举动还是引起圣武大陆上其他国家的关注,这些国家虽然不认为魏国已经有了能够攻打其他国家的实力,可是他们对于魏国所出现的改变也是十分的好奇,不知道现在的魏皇究竟想要做什么。
但是如果是说魏国是在想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发动战争,他们是绝对不相信的。
毕竟魏国这些年的国力衰弱是有目共睹的,去年的战祸与天灾更是让其元气大伤,魏国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他们的国家在这一年当中也接受了不少从魏国迁移到他们国家的家族和势力,这些家族和势力把现在魏国的处境说的无比的黑暗,甚至传言魏国内部已有分裂之势。
这些国家的朝廷也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情报中,发现魏国所做出的决策大多数都是损害世家大族和勋贵集团的利益的,而且魏国的法律还越来越严苛了,在这些国家的朝廷大臣当中认为这是对世家大族和勋贵集团的打压。
这些朝廷大臣大多数都是出身世家大族或勋贵集团以及武者势力,他们对与魏国当中的世家大族和勋贵集团以及武者势力的特权被取消十分的铭感,他们在想着如果这些政策在自己的国家实施,他们这些人是绝对不会服从皇权的统治的。
所以他们也是认为魏国所颁布的这些政策肯定也会造成魏国内部的动荡和不满,现在魏国还没有发生动乱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和勋贵集团以及哪些宗门势力在等一个机会。
所以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魏国其实早已经做好了内部的整合的计划,哪些不认同魏国现有政策的人也根本不敢继续待在魏国当中才会选择前往其他的国家。
当然他们也不可能说是自己害怕魏国朝廷的清算才离开的,他们只会说现在魏国已经快要崩溃了,他们只不过是不想被魏国的崩溃而拖累,才选择离开。这种说法不仅为他们自己保留了面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其他国家对魏国现状的判断。
当然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也不可能完全相信这些背叛者的一面之词,所以当魏国明确了举办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时间的时候,这些国家都派出了各自的武者前往参加,意图借此机会探查魏国的真实情况。
楚凡在和文雪旋的婚礼举办了过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启动对匈奴和乾过的反击计划了,在楚凡和文雪旋的婚礼举办了过后皇家日报就开始宣传朝廷所开始建设的基金制度,同时皇家银行也开始发现战争基金。
虽然朝廷没有明确的说明筹集这个战争基金是为了打那个国家的,可是魏国当中的所有人都是知道这是朝廷想要对匈奴和乾国发动反击的前奏。
当魏国当中百姓在得知购买了所谓的战争基金过后,不仅能够获得基本的利息还能够获得以后战胜过后的分红,百姓们都是纷纷响应把自己家中的积蓄拿出来购买战争基金,而现在还留在魏国的哪些世家大族的势力基本上也是接受了魏国现在的所有的政策。
这些世家大族和魏国当中的各种势力也是忠诚于魏国的,虽然朝廷出台的政策的确让他们有了一些束缚,但是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魏国未来长远发展的希望,只有国家强大了过后他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和保障。
而且他们也明白魏国朝廷所作出的各种政策都是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考虑,而且在魏国朝廷出台的这些政策当中一直在强调着公平,这样他们也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获得发展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保障。
有许多世家大族或者勋贵势力的确被剥夺了不少的特权,可是相对而言他们也获得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长远来看这对他们的发展更为有利。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说你的势力强大,可是永远有人比你更强大,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而随意的享受自己的特权,到时候自己这些势力怎样欺负百姓的,就有可能被其他的势力也同样的方式对待。
再有一点就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当中皇族才是这个国家当中最为强大的势力,当魏皇陛下愿意用规则来约束皇族的时候这无疑是对其他所有势力的一种示范和保障,如果在这样的国家都还认为朝廷是在针对自己的话,那么这样的人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以后总会有一天会出现一个比他们更为强势的势力把他们彻底的打压或者覆灭。
所以现在还留在魏国的世家大族和勋贵们,在朝廷开始售卖战争基金的时候也纷纷响应,积极拿出自己家族当中的钱财来购买战争基金,以示对朝廷的支持与信任。
当哪些被其他国家派到魏国打探情报的武者在来到开封城过后看到百姓和世家大族踊跃购买战争基金,而且还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息的时候。他们都认为魏国的朝廷这简直就是疯了,完全是为了想要谋取普通百姓和世家大族的财富,才会出台如此荒唐的政策。
当然他们在得知这个情报过后也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各自的国家,一时间之间在开封城的外面飞起了不少的信鸽和各种飞禽。
当然这些情况魏国的朝廷也是知道的,当有其他国家的武者来到开封城的时候,皇家政务处理处就得到兵部所提供的情报,楚正林对于这些武者的动向早已了如指掌。
只不过楚正林却是不敢自己做出决断,毕竟如果现在就把这些武者抓捕或者杀害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觉。如果让他们猜到魏国一直计划着统一圣武大陆的战略布局,那么魏国的真正意图就会被过早暴露,到时候他们就很有可能会放弃各国之间的矛盾而选择联合起来对抗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