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长歌没有再关注傻柱,轧钢厂面临公私合营,厂里的规模也要扩大,招工也是必不可少的。
长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给秦淮茹找个工作,秦淮茹小学都没毕业,农村的条件不好,文盲率更高。
没有文化就代表着有很多工作秦淮茹是胜任不了的,不过有些活也是可以的,至少她识字,像后勤仓库,食堂这样的工作没问题,还有就是看看能不能让秦小弟也来招工,这样也算是照顾老丈人家了。
长歌时刻关注着厂里的动静,四合院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关注了,直到傻柱来找他借自行车,他才知道傻柱要订婚了。
傻柱媳妇就是之前周主任给介绍的那个姑娘,老家是通县的,这个时候还属于冀省,跟昌平一样,距离倒是不远,但也不近。
他们俩都不到结婚的年龄,只能先订婚,等明年再结婚,这次去接人,一是为了订婚,二是为了照顾聋老太太。
那个姑娘的生活并不好,哥哥软弱,嫂子强势,而且很不待见她,在家里就跟个丫鬟似的,早点接过来,住在聋老太太那边,也能给她补补身子。
“柱子恭喜你了,给这是自行车钥匙,你会骑吗?”长歌给了傻柱钥匙问道。
“会骑,我用我师父的自行车学的,谢谢东旭哥了。”傻柱笑的一脸的开心。
“客气啥,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开口,别生分。”
“哎,知道了东旭哥。”傻柱高兴的走了。
傻柱是第二天晚上把人接回来的,长歌看了一眼,这姑娘瘦的有些吓人,但皮肤很白,就是有些粗糙,根本不像17岁的小姑娘,可见吃了不少苦。
但姑娘的五官并不丑,没有秦淮茹的惊艳,但也是小家碧玉型的,只要好好养养,那也是个小美人一个。
至少傻柱挺满意的,高兴的像个二傻子,还跟贾张氏换了几只风干的野鸡,说是给老太太和媳妇炖汤喝。
这姑娘叫赵秀梅,倒是个很勤快的人,来的第二天就把聋老太太家和傻柱家给收拾的干干净净的,雨水的衣服也都给洗的洗补的补,收拾的很干净,这一老一小对这个新媳妇都很满意。
至于说傻柱更是满意的很,每天一下班就往后院跑,天天笑的跟二傻子似的。
这让许大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还没对象呢,这傻柱倒是得了一个好媳妇,只是有聋老太太看着,这小子也不敢往前凑,只能每天坐在自家门口,看着傻柱俩人出双入对的。
转眼到了53年十月,国庆节过后,轧钢厂正式被国家接管,领导班子也调整了很多。
首先娄半城依旧是厂长,但多了一个郑书记,两个副厂长,一个姓聂,一个姓杨,都是今年从半岛战场上退下来的受伤干部。
杨副厂长管生产,聂副厂长管后勤,分工明确,同时也正式开始招工。
长歌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告诉了秦淮茹。
“淮茹,厂里要招工了,你这次也去报名,别报办公室的岗位,你干不了,可以挑后勤仓库的岗位,或者食堂岗位,你识字,做仓库管理方面应该没问题,而且这个工作不累,只要管理好进出库的项目就行。
食堂你也可以,而且食堂能吃饱饭。我估计傻柱的媳妇应该也会去,你俩还有个伴儿。”
秦淮茹听完长歌的话,兴奋的都想马上去厂里报名了。
长歌又转头跟贾张氏说道:“娘,你明天回一趟老家,跟村长说轧钢厂要招工的事,让他安排年轻人过来报名,这么多年村长对咱们挺关照的,爹的坟也要村里人帮忙照看,这个情得还。
另外再去一趟张家和秦家,让他们也来报名,这次招的工人不少,但城里没工作的人也多,让他们尽快来,别耽搁。”
贾张氏一听,也知道这是大事,立马答应了下来,如果这次这三个村子里有人能留下来,那她以后回村还不被供起来?这么好的事,怎么能不答应呢。
秦淮茹一听丈夫还想着自己娘家的事,激动的看着长歌,那眼里的柔情都能把长歌给淹了。
长歌安排好了婆媳俩的任务,也就放心多了。
报名那天,队伍排的老长,农村过来报名的,都是厂里有人的,提前知道了消息。
贾家村的村长也来了,带了十来个大小伙子,都是人品过关的。
张家的几个表哥也来了,秦家来了秦大哥和秦小弟,还有两个本家的兄弟。
这些人都是提前一天来的,晚上在贾家打了一个地铺,天还没亮就过来排队了,倒是排的挺靠前的。
长歌也给他们分析了一下目前招工的岗位,也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提了建议,报名也是有技巧的,现在的目的是留下来,只要能留下来,顺利进厂,以后才能有无限可能。
要知道,58年还会遣返一大批人呢,后续因为饥荒,更是不断的遣返农村的名额,希望他们不在这些人里。
报名进行了三天,三天后录取的人数名单便出来了。
秦淮茹和赵秀梅都留下来了,是食堂的工作,有傻柱在,相信能照顾她们一下,应该不会太累。
至于说傻柱和秦淮茹会不会怎么样,长歌觉得,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贾家村留下了六个,其中就有村长的儿子贾富强,这家伙生的人高马大的,被分配去了锻工车间,比长歌大了两岁,按辈分长歌要叫他叔叔呢。
张家那边留下了两个,一个表哥是大舅家的,一个表弟是三舅家的,二舅家的儿子岁数小,还在上初中,这次没来。
秦家只有秦小弟留下了,因为他识字,秦大哥倒是没有什么失望的,他本就憨厚,也有些不爱说话,又不识字,比起当工人,他更喜欢种地。
名单定下来后,贾村长问了长歌的意思,长歌是想让贾富强跟着刘海中学锻工,别看刘海中人五人六的,但教徒弟是真上心,对徒弟可比儿子好多了,而且技术也不错,跟着他能学到真本事,不像易中海,总想着留一手。
晚上,长歌带着两瓶酒二十个鸡蛋,领着贾村长和贾富强去了后院。
“刘大叔在家吗?”长歌在刘家门外喊道。
刘海中没有老贾岁数大,可以叫大叔,其实,这个院里,老贾的岁数是最大的,只是老贾走的早,很多人都没见过。
“谁啊?”刘海中媳妇听到声音,就出来了,看到长歌手里拎着的东西,高高兴兴的把人让了进去。
“快进来,老刘在家呢。”
刘海中也挺纳闷的,他如今在院子里就是个半透明,老住户不愿意搭理他,新住户跟他又不熟,还没有后来二大爷的威风。